毛泽东书法与张旭、怀素书法的比较

拥有草书之圣荣称的张旭、怀素两人都是唐朝人。自唐代之后历代人对他们的赞誉一直未减。清代书法评论家包世臣曾称赞他们二人的草书“空前绝后”。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对张旭、怀素的草书崇拜得可以说“五体投地”。怀素比李白年龄少得多,但李白不仅尊之为“吾师”,而且在《草书歌行》一诗中用铿锵有力的诗声,绘声绘色地对怀素的草书进行歌颂。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漠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

公孙大娘浑脱舞!”

 

李白这首《草书歌行》写得生动、具体、夹叙、夹议,淋漓尽致,诗词虽为夸张,但把怀素书写时的气份和所书草书的气韵,忠实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真是难得的纪实诗篇。可以想象,大诗人李白挤在“酒徒词客”之中,观赏怀素作字,如不身临其境,怎能写出如此逼真的诗句?李白也曾诗诵过王右军,但无此作生动,无此作之气氛。可见,怀素的草书确实已登峰造极,称为书圣,是不为过的。

 

在这样两位千古被人尊崇的草书之圣面前,当我们把二者时行比较时,就可以发现,大概真正的行草书圣应当是毛泽东。

 

那么,就让事实说话吧。

 

且不说毛泽东书法大气磅礴、舒展流畅、雅俗共赏等特点,张旭、情素无法与之相比,就运笔、结体等方面毛泽东也绝胜其一筹。

 

为此,我们从毛泽东手书《清平乐·蒋桂战争》一词中,选出了草体字“龙岩”二字;又从张旭墨迹《古诗四帖》中找出“龙岩”二字;也从释怀素《草书千字文》(宋刻本)中取出“龙岩”二字,三组“龙岩”二字,并排在一起,以资对比(见图1)。/p>

 

(一)先从运笔上看。

 

张旭所书“龙岩”二字,笔法圆浑强劲,中锋用笔,环纡盘行,一笔一字苍劲有力,但露出些霸气,运笔过程中提按变化较小,显得单调,笔画的粗细变化不大,使人有“麻绳”缠绕之嫌,“岩”字上面的“山”部有个大的环眼,减少了韵趣。

 

怀素所书水平最高的《草书千字文》宋刻本,硬毫所书,刻工精美,其中“龙岩”二字,用笔峻利强劲,每字都有笔断意连的墨趣,笔画粗细变化明显,增加了韵味,虽因字体形态近正方,而减少了气势,但克服了张旭一笔环转盘纡的缺点,用笔技巧明显高于张旭。

 

毛泽东所书“龙岩”二字,用笔流畅,笔著较细,但提按清晰,笔画粗细变化明显,外柔内刚,潇洒淡雅,平和疏闲,文质彬彬,每字都有笔断意连的运笔两处,趣味深浓,在运笔上兼有怀素笔意,而又高出其一筹。

 

(二)再从结构上看。

 

我们看到,张旭所书“龙岩”二字,字体取竖长方形,怀素则取近似正方形,明显不及张旭的造型。而毛泽东则将“龙岩”十字书为竖长方形,似“古尊”形状,其美观程度又明显高于其二人。

 

请看张旭所书“龙岩”二字,末笔画明显地与相对应的笔画形成向内侧环抱的“()”形式;而毛泽东所书写的“龙岩”二字,则相反,末笔画与相对应的笔画,成向外侧环抱之势,形成外抱的“)(”形,并且在收笔时笔锋略向内收,与向外环抱的笔法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对抗,丰富了笔意,因此较张旭结字胜过一筹。

 

从“龙”字和“岩”字整个结体看,张旭所书“龙岩”二字均成“罐”式,如生铁铸罐一对,厚实坚固,加上张旭用笔粗细变化较小,字体结构匀称,无明显地疏密变化,尤其是“龙”字更加显著,“岩”字下部用笔加重增加了稳定感,使人的视觉感增强了“生铁罐”的形象,也附合张旭草书呈现“霸气”的特点;而毛泽东所书“龙岩”二字,形成了“古尊”的形状,如铸工精美的青铜古尊一对,加上结字上密下疏,字体产生了飞动感,尤其是“岩”字,用笔巧妙,笔法变化丰富。“岩”字草书体下半部的左右两半,虽是联笔,但笔锋在运行中到达右侧的分界处时,自然地轻按了一下,便划分出了左右两侧的分水领。这种以按笔代替断笔的方法,非有熟谙的运笔技巧,则极难达到妙处。这一按如过重过轻,偏左偏右,都会失去结体的完美和趣味,这一笔真是所谓连处实断。

 

全面看来,毛泽东所书“龙岩”二字,韵、象具备,既现有怀素运笔明显提按变化,笔锋在运行中尽笔断意连之趣,又具张旭结字的有所“象”之功,因为字采取了竖长方形,这种几何形状,更较附合“黄金分割画派”的美学要求;但这并不是等于说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是张旭和怀素的相加。其实这里有质的飞跃,毛泽东所书“龙岩”二字,不但在形质上胜过张旭、怀素,而且在神韵上也远胜过张旭、怀素。

 

总观毛泽东的书法风格,创造意识极强,他书写之前,不定一格,既书之后不留一格,可以说是笔笔创新,字字新结。这样才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运笔博变的、结构异态的书法作品遗产。他的书法作品有着极强的个性,一看便知是毛泽东的书体;但又没有定体,一直在创造、发展、求索。他不像王羲之的字体风格变化很少,而能保持书体的一贯性,风格的统一性,也不像颜、柳、欧、赵的书体那样定形,虽然,颜真卿的字随着年岁的增长,书体的形质有所改变,但仍保持了其颜体的基本风貌。毛泽东的书法艺术风格则不然,总是在变,数十年所书写的同一字体,集在一起,字字异殊,几十年的落款,168个,竟不相同。这种书法风格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古今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