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东山
我的老家是莱阳市河洛镇贺家沟村。虽然离开家乡在外地工作生活已六十多年,但愈上年纪愈感到故乡情深。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仍时常在脑海中浮现。特别难忘的是那神秘的东山。
记得,我在家乡的时候,我村是一个百多户的小山村,村东面是一条小沟,沟东就是东山。高约六七十米,南北长约三四里,像一条绵延起伏的巨龙,又像一尊巨佛横卧在那里。
我小时候经常随父亲到东山去割草打柴,听父亲和长辈们给我讲历史上发生在东山上的那些神秘的故事。村里人曾根据这些神秘故事,给它起了不少别名“金月亮山”、“翰林山”、“神庙山”等。每个称谓后面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金月亮山”名字的由来
听说,人们之所以把东山叫做“金月亮山”,是因为清朝同治年间,我庄有个叫贺金山(化名)的人,在东山干活时,捡到一半“金月亮”,发了大财,成了一个拥有八百多亩地的大财主。
据说贺金山,年轻时也是个普通庄稼人。有一年秋季的一天下午,他到东山西坡拾草,把草筐子放在地上。突然看到从东北方向天空中飞来一半金月亮,落到草筐子中。他觉得很奇怪,便用草把一半金月亮盖起来。住了一会,从东北方向赶过一个中年人来,问他:“你看没看见刚才空中飞过一半金月亮?”他说:“看见来。”“向哪飞了?”“向西南方向飞了。” 那人便向西南方向追去。待那人走后,他立即背着草筐回家,从草筐把一半金月亮拿出来,喜出望外,很珍重的藏好。后来得知,那是后家疃(离我村六里地)的一个人,到沐浴店赶集,中午喝了酒,喝多了,下半过午向回赶,走到东山时,看到天空中飞起一半金月亮。就急忙追赶。但赶到东山西坡时不见了,他并不知道落到我庄贺金山的草筐里去了。据说,贺金山拾到这半个金月亮后,住了段时间,拿着到南方换了大钱,回来买了八百亩地。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反正老人们都这么传。
我小时候就很信,总想着到东南岭干活时也能拾到一半金月亮,那怕拾到四分之一个也好,但我却从来没有捡到,没有贺金山那么幸运。不过,从此对东山总是充满了神秘感,认为它是一座宝山、富山,能给村里人带来幸福。
记得有一年秋天,父亲带我到东南岭割草,我想起这个故事,就在草丛中找金月亮。父亲问我:“你找什么?”我说:“看看地里有没有金月亮。”父亲说:“傻孩子,这里哪有什么金月亮。那只是一个传说,无从考究,千万不要当真!真正的金月亮不在天上,也不在地上,而在你自己的手上。只要你学好本领,金月亮就会落到你的手上。”接着他向我讲述了贺金山发家的真实情况。
贺金山,在东山干活捡到一半“金月亮”的事,已传了二三百年,真假无从考究,真实情况是:贺金山原来是贺家沟里的一个普通青年农民。但很好学,善交友,头脑灵活。他在莱阳城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做纸草买卖的老板。那老板看他为人和善,比较机灵,就问他愿不愿意跟他做纸草买卖?经他父母同意,他便跟那人到南方去贩卖纸草。开始,只是当小伙计。由于他肯学,人缘又好,点子又多,很得人心,所以很得老板赏识。后来,老板年龄大了,干不动了便把这一摊生意交给他。他不负所望,经营得越来越红火,渐渐地成了这个行业中的姣姣者。他把挣来的钱除投资外,全部拿回家买地,越买越多,成了八百亩地的大财主。
“翰林山”名字的由来
东山,当地人又叫“翰林山”,是因为有两个翰林小时候在东山上有个奇遇。
翰林,在封建社会科举时期,是了不起的功名,仅次于状元、榜眼、探花。据说,翰林是在会试时得中贡士的人参加殿试,在殿试中得中进士的佼佼者,才能入翰林院,称为翰林。
我庄大财主“贺金山”的闺女女婿王兰升和两个外甥王塾、王垿就是清末著名的翰林,号称“一门三翰林,父子九登科”,可谓荣耀之至!东山,也因之披上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
王兰升年轻未发迹时,有一年深秋,两个孩子到贺家沟住姥姥家。那时,王塾、王垿只有四、五岁。一天下午,两人到东山上玩,直到吃晚饭也没有回来。全家人着了急,到处找,找了一夜,怎么也找不到,真是急疯了!直到第二天半上午,一个陌生的老汉把两个孩子送来,这才转忧为喜。
原来,两个孩子到东山去玩, 玩得高兴,忘了时间,天黑迷了路,回不了家了。那时正值深秋,天气凉了,到晚上冻的不行,他们哭叫起来。据说,有个白胡子老头,把他们用大皮袄搂着在东山一条小沟里睡了一宿。第二天凌晨,天一放亮,那白胡子老头就突然不见了,他们很害怕,抱在一起哭。正在这时,身边出现一个庄稼汉,约四十多岁,把他们带回家。原来,这老汉名叫大喜。他住在东山北峰脚下,家里很穷。他是凌晨到山上打柴听到孩子哭,把两个男孩子救了。领回家去,做了饭给孩子吃,问明了情况,怕家人着急,就抓紧送到贺家沟。两个孩子的姥娘、姥爷等人自是千谢万谢!王兰升便让两个孩子认大喜为“干爹”,当亲爹一样孝顺。这“大喜”真是遇上了大喜!更令他想不到的,这两个孩子和他亲爹都先后中了进士,入翰林院,当了大官。他们当了大官之后,对他更是敬奉有加!
据说,他们准备了丰厚的礼品,先去东山祭拜山神(白胡子老头),然后去“干爹”大喜家拜谢,把所带的东西都赠送大喜。大喜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
从此,东山便被当地人称为“翰林山”。
“神庙山”名字的由来
东山上本来没有庙,它之所以被当地人称为“神庙山”,据老人们讲,是因为千百年来,这里有一个美妙的传说。
传说,唐代唐二主(唐太宗)贤相褚遂良在世时,为贞观之治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受唐太宗喜爱。因他老家是湖南省望城人,所以又称“望城老爷”。褚遂良后来成了神仙,驾云到处游览。来到登州府莱阳县地面,看好了我村东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蚬河西边,是一块风水宝地,便欲在这里建庙常住。因他是仙人,所以乘晚上天降大雾时建。不到一晚上就建了马槽,安了个石簸箕、石臼子。但到傍明时,被山角下一个打柴的农人冲了,怕泄漏天机,因此就驾云向南走了。向南走出约有十五里的地方看到一座小孤山,地势非常险要,高约七八十米,左、右、后面都是悬崖,只有南面有个陡坡。便在那里建了庙,就叫“望城庙”。每年清明前后,在这里赶山会,祭祀“望城老爷”。
小时侯,我曾听我父亲讲这个故事,讲得很生动。到底是否真有其事,不得而知。但至今东山上仍有“马槽”,即“望城老爷”喂天马的槽子,约二丈多高,很像个马槽。马槽东北不远处还有石簸箕,由天然巨石围成了一个天然簸箕,
堪称鬼斧神工。还有仙人大脚印,石臼子等。二〇一〇年秋,我同老伴齐建新回贺家沟时,曾由我大哥和我侄陪同到“马槽”和“石簸箕”处观赏,并爬到“马槽”上照了像。我还
有幸在“马槽”不远处采了一棵“灵芝草”。都说我的运气好。
总之,在我记忆中,贺家沟东山确实是个神秘的地方。这里有“金月亮”、有“灵芝草”、有神仙喂神马的“马槽”、有神仙用的“石簸箕”,有保护两个翰林的“山神”。所以我离开家乡后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常常怀念东山。听说,今年3月12日植树节,河洛镇党委、政府曾组织全镇几百人到东山去植树四万多棵,把东山打扮得更加美丽。这更增加了我对故乡东山的感情,常常梦中梦到东山那秀丽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