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孙一家”的古老传说——贺家沟贺氏一世祖贺士吾的故事
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做为一个人,无论贫贱富贵、地位高低、能力大小,都不能忘了祖宗,不能忘本。
我的老家是莱阳市河洛镇贺家沟村,历史上则称为山东省登州府莱阳县河洛乡(有时称鹤山区或小平区)。我小的时候,听父亲说,他小的时候,庄很小,只有几十户,都姓贺,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后代。我曾好奇的问他:“这个老祖宗叫什么名?是什么朝代搬到这里来的?”父亲说,因为年代太久远了,他虽然知道一些,但也不是很多。后来我又打听了许多人,陆续得知了一些有关贺家沟村贺氏一世祖的有关情况和故事,其中最令人感动的就是“贺孙一家”的古老传说。
据传,贺家沟村一世祖叫贺士吾,是明朝洪武年间与其大哥及一户孙姓人家从河南省卫辉县大槐树底下移民过来的。
贺士吾,身材健壮,虽是一个庄稼人,但知书达礼,性情豪放,正直善良,讲义气,特别崇尚三国时的“关老爷”(关云长)。
明朝洪武年间,因山东地区发生水旱大灾而加上兵害,人口死亡待尽,千里无人烟。为了恢复经济,朝廷实行大移民。据传,多数人都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过来的,而我们村的贺氏祖先贺士吾都是从河南卫辉县大槐树底过来的。
据传,在明朝洪武年间大移民时有规定,凡属需向山东移民的地方,只要兄弟两个的就必须走一个。这是强制性的,没人敢反抗,否则就要家破人亡。当时贺士吾家到底兄弟几个已无可考,但起码是三个,所以必须移民两个。当时其父母尚健在。临别的时候,一家人哭成一团。因为在当时交通极不方便的情况下,兄弟二人一走,就是生人作死别,永远不用想再回来了。贺士吾和他大哥跪在父母面前哭着说:“这一生活着不能回来,待死了也要回老家,而且以后子孙后代,死了都要回老家!”我记得小时候我们村的人死了,都要请人扎上一匹纸马,与真马大小无异,拿到土地庙“土地老爷”那里烧了,烧的时候还要请个有文化、口才好的人唸“马票”(大概就相当于骑马回去的证明吧),开头一句就是:“白马一匹,回头朝西。”后面还有十多句,像一首四言韵文,一口气背完。就算对已故人骑白马回卫辉老家的祝词吧。大概意思就是:今日乘白马回故土,希沿途各种神灵勿阻拦,请放行。另外还要烧纸,做为盘缠(路费)。这个风俗习惯,延续了几百年,兑现了贺士吾兄弟二人当年对父母的诺言。
同贺士吾兄弟二人一起移民到莱阳的还有一户孙姓人家,夫妻二个带着一个小男孩。因为原来都是要好的邻居,又是一条绳被绑着从河南移民来的,所以关系特别好。到了莱阳,一同住在莱阳城北关,还是邻居。相互关心,相互照顾,亲如一家。一起来莱阳城做个小买卖,虽然不是很富,但尚可维持生计,开始一两年日子过得比较平稳舒适。但想不到有一天晚上起了把天火,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命运。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晚上深夜十二点,正当两家人都在熟睡的时候,不知是何原因,突然家里起了大火,把两家的房屋都烧着了。农村人把这种火叫做“天火”。所谓“天火”,就是无缘无故发生的火灾,而且火势很猛,很难救灭,似乎是“老天爷”对两户人家有意的伤害。贺士吾兄弟一家人最先听到起火的声音,急忙穿上衣裳起来,这时火势已蔓延到全家,好不容易从屋里冒着烈火跑出来,看到孙家的屋已烧得不成样子,听到里面孩子在大声哭叫,便冒死进去把孩子抱出来,看到孙姓大哥夫妇已被烧得不行了。待来人帮助把火救灭时,孙家夫妇二人已经过世,其状惨不忍睹。
贺士吾兄弟二人忍泪帮助处理了孙家的后事,便认孙家不满五岁的孩子为义子,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兄弟二人在莱阳北关住不下去了,便带着全家人和孙家的孩子逃荒要饭向城北走。走到离莱阳城七、八里的一条小河边,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很有点老家河南卫辉县老家的样子,于是老大一家便带着孙姓孩子住下,起了个庄名就叫河洛。为什么起这个名?大概因为河南不少地名都带个“洛”字,如“洛阳”、“洛水”、“商洛”等,所以把村叫做“河洛”,也是对河南老家的一种寄思。而老二贺士吾一家则继续向东北方向走,走出约三里地,站在一个小山头上,向南一望,发现一块宝地,四面环山,中间一个小埠子,有东、西、南三条沟,像一个聚宝盆,于是便在这里安家,起庄名就叫“贺家沟”。为了纪念从河南卫辉县走的时候在老槐树底下待的那些日子,贺士吾在屋前也栽了一棵槐树。我记事的时候,这棵槐树还有,已有四五丈高,三四丈粗,成了村里的一大景观和标志。
自从贺士吾在这里安家后,贺姓人便在贺家沟繁衍下来。听说,现在,贺家沟村贺姓人已达360多户,里外约近二千人,都是贺士吾的后代。河洛村贺姓人家也早已成为一个大的家族,河洛村多年来已成为乡镇党委政府驻地。
而那个被救出并认做义子的孙姓孩子,后来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子孙后代兴旺。他立下家规:子子孙孙、辈辈世代,永远不能忘记贺氏祖先的大恩大德,每逢过年过节,祭祀祖先,同祭贺氏祖先。孙氏和贺氏辈辈通好,是名符其实的“贺孙一家”。
“贺孙一家”的故事,在当地世世代代传为美谈佳话。我贺氏袓先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精神,也永远被世人传颂。贺氏祖先把“仁、义、礼、智、信,忠、孝、耕、读、勤”立为贺氏村规、村风,因此,凡贺家沟的人大都很正义、正直、义气、善良、守法纪、勤俭节约、品行高尚。战争年代,是有名的红色革命村,和平年代是有名的精神文明村。
做为一个贺家沟村人为此而感到骄傲!